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云琳[1] 刘晓玲[1] 安海静[1] 蒋梅[1] 李志雄[1] 司玉兰[1] 张五四
出 处:《地震学报》1994年第4期488-494,共7页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我们在青藏高原北缘建成了当前国内外第一个初具规模的MT监测剖面。根据1988─1992年间所获得的8次5—7级地震前后的MT资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一种新参数──平均电阻率ρ。结果表明,在相当于大陆多震层深度(10—20km以上)范围内,在伴随强震的大震活动期间,ρ参数在时空双坐标上不仅显示出“下降─上升─恢复稳定至高值”的主体变化特征,而且显示出研究区大范围的“同步─同相”特征和局部区域之间的“超前─滞后”、相对变化幅度随强震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特征。上述这两种特征可能分别对应着构造孕育型大震的地区性场兆和构造运动型强震的区域性场兆。本文对资料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介质导电性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讨论。ρ参数和视电阻率、扭曲度和主轴方位角─起组成了MT剖面监测的优显参数系统,将为强破坏性地震的震源物理过程和中短期预报提供综合的定量化判据。
分 类 号:P631.322[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