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钢[1]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出 处:《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3,共3页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批准号 :A30 171134)
摘 要:目的 为继承和发扬中医正邪理论之精髓,补充历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和相关著作都未能充分反映正邪关系学术思想的缺陷,以利于认识和处理中医临床问题。 方法 系统搜集和整理历代医家关于正邪关系的论述,对中医正邪关系理论进行了补充。 结果 提出了无正则邪不显(邪气未引起正气即人体的物质和功能发生应答性的反应变化,则不能显示出邪气的性质和特征来)、正邪相争则症剧(某些症状的显现或剧烈显现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结果)、和则为正,不和则为邪(邪是相对于正而言的,邪是正的反面,邪气与正气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存在着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的观点。 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正邪的相互转化,在诊断时通过病人就诊时所表现的证候即邪正之间的应答性变化来判断是何种邪气为患,在治疗中通过促成正气与邪气交争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从而治病求本,提高临床疗效。
关 键 词:邪气 正气 诊断 中医 历代医家 治病求本 治疗中 搜集 结论 相互转化
分 类 号:R228[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21[医药卫生—中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