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由个体承担的理论前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郜积意 

出  处:《诗探索》2000年第1期189-200,共12页Poetry Exploration

摘  要:迄今为止,人们关于后新诗潮的看法意见纷纭.有相当部分的学者看到后新诗潮的诗歌写作是一种“个人化写作”,尽管对个人化没有确切的定义,一个关注当代诗歌的学者将不难看出这一主张背后的“意识形态”意味——在1980年之前,甚至在“朦胧诗”阶段,诗歌写作一直未能摆脱外在“代言”的角色,即把诗歌写作当做一种宣传或斗争的工具,因此个人化写作成了反拨宣传性或工具性写作的有效手段。相反,持另一种观点的学者却认为诗歌写作的“代言”角色并未损害诗歌的价值,诗歌史的事实是,那些伟大的诗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代言”的角色,因而后新诗潮的缺陷恰恰在于过分迷醉自我而损害了诗歌价值。

关 键 词:个体承担 后新诗潮 诗歌写作 “个人化写作” 诗歌价值 “代言”角色 

分 类 号:I207.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