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宇辉[1]
出 处:《经济地理》2005年第2期219-222,235,共5页Economic Geography
基 金:上海市教委课题 (CW 0 3 3 3 )资助
摘 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1961—200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随着人口与消费水平的上升,生态赤字在19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并持续增长,由此带来的人地不协调性的加强不仅危害着中国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巨大威胁。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Based on the EF(ecological footprint ) model and it's relative researches, the author calculated china'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biological capacity between 1961-2001 to explore the ecosystem fluctuations brought by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y incre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logical deficits occurred in 1980's and then continued to increase, which demonstrate that great human-environment conflicts existed, and China was in a state of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hanges of unreaso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model are necessary.
关 键 词:2001年 生态足迹 演变分析 中国 模型 协调度 1980年代 生态承载力 研究成果 计算结果 消费水平 持续增长 生态赤字 生态系统 不协调性 持续发展 消费方式 可持续 人口 经济
分 类 号:F126.1[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X22[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