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后骨髓粒系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桂真[1] 陈美莲[1] 黄仁魏[1] 李芳[1] 梁宁宁[1] 王东宁[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广州510630

出  处:《广东医学》2005年第4期487-488,共2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 观察血液肿瘤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后骨髓中粒系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与临床关系。方法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行骨髓穿刺检查,分析骨髓中粒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恶性淋巴瘤(NHL)患者在化疗后粒细胞低下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骨髓出现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粒系统细胞中某个阶段不呈比例性增高,可见早幼粒细胞明显增高以及分叶核粒细胞增高。并见早幼粒细胞或是分叶核粒细胞出现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是反应性、暂时性的,停止用药之后,这种变化随之消失。结论 急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化疗后应用G -CSF治疗期间,骨髓象可见到某个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不成比例的明显增高,如早幼粒细胞增多、分叶核细胞增多等;并有质的变化,与应用G -CSF关系密切,应与疾病的变化鉴别。

关 键 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粒系统细胞形态学改变 血液肿瘤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分 类 号:R733.71[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