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71
出 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Journal of Party School of Sichu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摘 要:在不同文化间构建的对话关系中,诸文化各自的辐射影响力并不总是均衡的,由此所构成的中心-边缘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中心文化对边缘文化形成的某种形式上的强迫态势等问题,本文只作为分析的背景。本文关注的是:在多元框架下,处于边缘的民族文化在自我适应与调整中,主动向居于中心的文化靠拢所呈现的中心化趋向;以及由此导致民族文化发生部分变异,而产生出本文所言的“次生文化”。次生文化是以边缘民族原生文化为基础,经中心文化改造和诠释后形成的新文化样式。次生文化在努力地向中心社会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特性的同时,又极力趋同于中心社会主流文化,是跨越边缘-中心的共兼文化形式。所以,它不仅对边缘社会有非常显著的、推动文化变迁的作用,对中心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次生文化的成因、现象、特征与作用,着重就次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在边缘与中心互动关系中次生文化的双重功能问题、在文化对话中次生文化引导边缘社会向双语文化发展的问题、以边缘文化次生化为重要途径的文化趋同问题、次生文化的理论识别与文化归类,等等。本文认为,次生文化在文化趋同大势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影响,是当代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值得关注和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