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昕欣[1]
机构地区:[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出 处:《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78-79,共2页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学校德育有效性的问题研究>(课题编号 :DEA0 30 1 1 1 )的研究成果。
摘 要:转型时期,高校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新的课题,高校不再仅仅是培养标准化知识人才的场所,在关注人的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自杀、轻视生命等现象高频率地出现在高校中,把道德教育置于窘境。“人”是道德的载体,而“人”却在被道德教育放逐。高校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让道德教育回归人本身,关注学生生命,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基于生命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