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中杰[1] 白志明[1] 王椿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滕吉文[1] 吕庆田[2] 李继亮[1] 刘一峰[1] 刘振宽[3]
机构地区:[1]岩石圈构造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3]中国地质大学探测与信息学院,北京100083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5年第4期314-319,共6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109);科技部"973"项目(2002CB412604)资助
摘 要: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三江地区的断裂主要包括金沙江-红河断裂、澜沧江断裂和怒江断裂(三江断裂带). 通过解释跨过滇西构造域中腾冲与保山地块的遮放-宾川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 文中以地震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地壳纵波速度结构, 以地震散射成像方法获得地壳反射结构, 从而重建了研究地区的地壳、上地幔反射结构. 给出的研究区地震P波速度和反射结构图像表明:该剖面的地壳结构可以划分为3个块体, 各块体间地壳速度与反射图像具有明显差异, 保山段地壳速度较东西两段为低, 莫霍界面反射强. 该地区地壳厚度为40 km左右, 并具有从西向东增厚的趋势. 腾冲南, 即剖面上80~115 km地段, 在8~10 km深处存在一组亮点形式的强反射带, 莫霍界面反射波场在横向变化明显. 对三江断裂地带地壳增厚的方式, 地震孕育的构造环境及腾冲、保山地块、潞西海槽之间的接触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地壳结构 三江地区 动力学意义 地震反射 宽角反射/折射 地震波旅行时 保山地块 成像方法 地壳速度 界面反射 红河断裂 地震剖面 速度结构 P波速度 地壳厚度 横向变化 地壳增厚 构造环境 地震孕育 接触关系 金沙江 云南省
分 类 号:P542.3[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