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艾斓[1] 徐锡伟[1] 胡平[2] 周永胜[1] 陈桂华[1] 甘卫军[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80
出 处:《科学通报》2005年第8期788-792,共5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项目(2004—1138);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2003DIA6N0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3CCB00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474067)资助.
摘 要: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1980~2000年发生的2098个地震作重新定位, 获取了其中1825个地震精确的震源位置.基于地震精确定位结果, 系统地计算了不同深度段的b值, 发现研究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增加具有系统减小的趋势, 且在地壳8 km上下的减小趋势最为突出, 表明在地壳浅部 (0~8 km)以小震为主, 大地震较少, 故b值高; 而在深处(8~25 km), 大地震相对较多, b值减小.这一现象的背后物理机制可以从地壳介质复杂程度与应力状态的变化得以解释, 破裂易于在地壳介质相对均匀、岩石静压力较高的地壳深处成核形成大地震.推测首都圈地区未来强震多发生在8 km以下的地壳深部.
关 键 词:首都圈地区 震源深度 地震成核 双差地震定位法 B值 地壳介质 2000年 重新定位 精确定位 震源位置 地壳浅部 应力状态 复杂程度 物理机制 地壳深部 大地震 减小 研究区 地震相 静压力 系统 趋势 小震 强震 岩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