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德明[1]
出 处:《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4-69,共6页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
基 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司法改革与司法现代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4FXA001。
摘 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立案程序,由此而引发了立案前能否采取侦查措施以及立案前措施到底属于何种法律程序性质的争论。本文批判了这类争论的建构主义唯理论理路,引入实践理性理论范式,经分析认为立案程序本身即为一道多余的法定程序,立案前措施的法律程序性质的名分并不重要,关键要看该类措施的采取是否为发现犯罪事实真相之所需。侦查措施的采取一旦要涉及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时候,是由侦查机关自主决定还是要得到批准,受到法官的审查和监督,这才是刑事程序启动环节中的关键问题。The initiative procedure of criminal justice set in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brings out a disputation: whether pre-arrest investigations belong to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or to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actical reason,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procedure of pre-arrest investigations is an unnecessary one. How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s to put a case on trial is the practical reason process.
关 键 词:刑事立案程序 制度完善 法律程序 侦查措施 刑事诉讼 建构主义 理论范式 实践理性 法定程序 事实真相 财产权利 侦查机关 关键问题 程序启动 争论 性质 论理 犯罪 监督 法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