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亚明 孙宁玲[2,2] 黄如训[3] 孙宁玲[2,2] 王拥军
机构地区:[1]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3]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中国医学科学院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出 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第11期11-12,共2页China Medical News
摘 要:高血压作为脑卒中的独寺危险因素已经被公认,长期、合理、有效地降血压治疗可明显减少首次脑卒中发病率。但是,对脑卒中的具体血压调控机理,尤其是急性期血压增高的治疗问题一直仔在争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对急性脑卒中的血压变化及其处理进行了广泛研究,很多方面的认识开始趋于一致。从争议到共识,正反映了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相互促进,越来越深入,使脑卒中防治理论和实践不断走向科学和成熟。不管是神经科医生,还是心内科医生、大内科医生,都有必要对脑卒中与血压调控的基础机理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才能更清晰的认识和解决临床问题。本刊特邀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就脑卒中与血压调控的机理进行对话,结合临床实践集中探讨了其中几个颇具代表性的热点问题。同时我们将在“论坛”陆续刊登相关专题的内容。热切期待您的参与。(E—mail:liuyaming@cmednews.com)
关 键 词:调控机理 心脑 独立危险因素 血压调控 降血压治疗 急性脑卒中 心内科医生 心血管内科 血压增高 20世纪 血压变化 临床问题 不同角度 神经内科 热点问题 临床实践 高血压 发病率 急性期 神经科 代表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6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