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戴乾圜[1]
机构地区:[1]北京工业大学癌化学与生物工程中心
出 处:《中国科学(B辑)》2005年第3期177-188,共12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042001)
摘 要:1979年,戴乾圜提出的化学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发现:环境致癌剂均代谢成特定的双官能烷化剂,并通过诱发DNA互补碱基交联而启动癌变.戴乾圜当时解释互补碱基交联启动细胞癌变的根源时指出:DNA即基因的突变主要都是由缺乏互补模板的交联的互补碱对所诱发(易于依靠互补模板修复的单个碱基损伤只有远为次要的作用),而突变的基因借逆转录机制经历潜伏期而引起细胞的深度突变即奇异染色体的产生和细胞的最后癌变.致癌剂的致突变谱、癌细胞中奇异染色体的结构、逆转录机制在正常细胞中的广泛存在和致癌剂均能诱发DNA股间交联等,都从实验上证明了双区理论所揭示的上述致癌过程的分子机理.传统的抗癌剂都是基因毒性的,即抗癌剂均具有强力的致癌、致畸胎、致不育和致突变的潜力.作者首次将致癌剂的抗癌药效和基因毒性的差别,定义为抗癌剂的选择性.作者发现可以突破抗癌剂的随机筛选和偶然发现的方式,借双区理论按照理论预想设计高选择性抗癌剂.实践证明:抗癌烷化剂本身或代谢后都是双官能烷化剂.戴乾圜将双官能抗癌烷化剂在DNA碱基之间的交联,划分为易于修复的股内或股间非互补碱基间的、不具致癌性的良性交联,和难于修复的互补碱基间的、表现致癌性的恶性交联.
关 键 词:高选择性 抗癌剂 致癌机理 合成 双区理论 基因毒性 铂络合物 铂(Ⅱ) 药效学实验 烷化剂 致癌剂 双官能 DNA 癌细胞 细胞癌变 正常细胞 分子机理 理论指导 理论设计 S180 实验动物 结构修饰 新化合物 急性毒性 快速生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