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的童年母题创作与文学个性的形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易惠霞[1] 

机构地区:[1]湖南商学院中文系,湖南长沙410205

出  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73-75,共3页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家族以外的人》、《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都是写于萧红1936年客居日本期间,中间仅有三个月之差,但这两篇同属于童年母题的文本创作所表达的人生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显得绝然不同。事实上,萧红凭借她天赋般的才能,从《家族以外的人》到《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从国内走到国外,萧红作为个体的、女性的精神创伤已升华为民族的、全人类的审美思考和哲学思考,她完成了由女性个体的寂寞情怀向民族与全人类生命本相意义的探索,标志着作家走向成熟的关键转型。

关 键 词:永久 创作 童年 个性 文学 1936年 哲学思考 家族 个体 民族 女性 人类 

分 类 号:TQ615.8[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C913.11[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