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饶龙隼[1]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118-127,共10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当五代崩乱之世,数姓金陵素族亡命西昌,历数百年生息繁衍,而有了独特的精神素质。其素质并非金陵携来,而是与西昌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风习和文化气质相互作用的产物。这里山川秀美,田园肥沃;物产丰饶,自给自足;无慕仰之累,少外物诱扰,是南唐故家的理想居息地。诸姓氏间互为师友,世通婚姻,族群内部保持天然联系,家族间的协作不断增强。他们很快成为当地族群的核心,并慢慢养成耕读自守、诗书传家的风习与传统。受这种传统与风习的熏染,西昌的故家旧族成员秉承了清正平和的文化气质。他们清修为学,不涉帝王之术;仁孝纯厚,而不汲汲用世;居官廉慎,不以忠直鸣世。历四百年而至元明易代之际,该地文人或处或仕总能表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如刘崧、杨士奇就是典型。又因秉承这种文化气质的主体是外来姓氏,其成员关于家族来源的追忆,比如金陵族群的南唐情结,就使这种文化气质具有外向的品格而不自我封闭。当西昌人士走出乡里,往往能以特有的文化气质赢得赞誉。特别是在入明后,西昌文人以其清正平和的文化气质赢得朱元璋的信赖,又以其雅正和平的文风契合了盛国气象的需要,而使西昌文学得到开国君臣的褒扬,迅速宏扬壮大起来。又因杨士奇以文学侍御倡导君臣相契,使雅正和平的文风壮大为馆阁文学,从而移易了明初诗文的走向。如此,西昌雅正和平的文学传统就突破地域界限,扩展为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范。
关 键 词:西昌 南唐 文化气质 精神素质 自然条件 相互作用 社会风习 自给自足 精神风貌 自我封闭 文学传统 杨士奇 金陵 族群 朱元璋 和平 雅正 姓氏 家族 文人 文风 田园 当地 刘崧 情结 诗文 风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