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立体”农村观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连仁[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4期62-65,共4页Mao Zedong Thought Study

基  金: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成长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对中国农村居民进行了“立体”分析:按经济关系及其多种具体要素把农村社会集团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五个阶级阶层,然后在此基础上评判他们的不同政治态度和革命性因素的多少。他认为,以贫农、中农为主体的农民是革命最广大的动力。这一结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毛泽东把雇农、贫农分别看成农村的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在理论上也有不严谨之处。

关 键 词:毛泽东 农民问题 阶级分析 革命动力 

分 类 号:A84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