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武汉市普仁医院消化内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81 [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60
出 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第13期1597-1599,共3页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摘 要: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观察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4ARF基因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结果:癌组织p14ARF基因的阳性表达相对含量(PU)(9.57±1.03)明显低于癌旁(28.17±5.26,t=2.51,P=0.02<0.05)和正常组织(43.76±7.14,t=3.61,P=0.006<0.01);癌旁凋亡指数(AI)(8.51±2.63%)高于癌组织凋亡指数(AI)(5.65±1.76%, t=2.18.P=0.04<0.05);p14ARF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组比较各组间无明显区别; 按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比较,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组的p14ARF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低于高分化组(7.93±1.89 vs 12.76±2.28, t=2.36,P=0.03<0.05)、无淋巴结转移组(7.21±1.95 vs 13.12±2.33.t=2.34,P=0.03<0.05)和Dukes A+B期组(7.87±1.18 vs 12.03±2.15,t=2.36,P=0.03<0.05). 结论:p14ARF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从而抑制大肠癌的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p14ARF基因的表达下调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关 键 词:P14ARF基因 表达及 DUKES分期 恶性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蛋白表达 P14ARF 细胞凋亡 正常组织 阳性表达 凋亡指数 表达下调 大肠癌患者 TdT介导 生物学意义 淋巴结转移 大肠癌组织 原位观察 标记技术 dUTP 癌旁组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