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雷焕章 赵义斌 张洪武 童子保 孙建玺 孔今禄 邵炳泉 李孔亮[5] 芦鸿计[5] 张容昶[6] 段李成[6]
机构地区:[1]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 [2]青海果洛乳品厂牧场 [3]青海大通牛场 [4]青海家畜冷冻精液站 [5]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 [6]甘肃农业大学
出 处:《中国牦牛》1989年第3期13-21,共9页
摘 要:本研究项目经十多年系列化研究,在探索一套的解决几千年以来牦牛晚熟、低产、效益低简易可行综合技术措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和可喜的进展。使研究基点的生产母牛达50%、出栏率提高21.36%;杂种牛平均奶量比牦牛多2~4倍,18月龄净肉量比同龄牦牛提高52~76%,效益成倍增长。'六五'期间基点效益累计为178.4万元,科研投资与效益比为1:10.49。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对青藏高原当家畜种——牦牛生产力低的问题探索了单一因子、综合因子的解决途径,而且在养牛学这门学科中丰富了牦牛这一古老牛种怎样改良、怎样收养、怎样利用有利经济性状、怎样经营管理等这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出改良必须以本品种选育与经济杂交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加强培育,争取用不太长的时间育成一个兼用型牦牛新品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