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亮

作品数:12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牦牛野牦牛LDH同工酶大通牦牛家牦牛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农业技术经济》《中国牦牛》《甘肃畜牧兽医》《动物学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通牦牛的培育——从LDH同工酶的分析探讨野牦牛的育种价值被引量:1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83-84,共2页许玉德 李孔亮 陆仲璘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牦牛血清LDH同工酶并对之作理化分析,发现它具有H型亚基占相对优势的酶谱分布特征,各同工酶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力、作用pH区限、热稳定性及对尿素变性剂的抗力显著不同,对4种牛血清LDH的活力测定结果表明,野...
关键词:野牦牛 乳酸脱氢酶 同工酶 育种价值 
野家牦牛若干生化组分的比较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160-161,共2页李孔亮 陆仲璘 许玉德 
文章以家牦牛和野牦牛为对象,对比分析其血清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若干血清酶(GOT、GPT、AKP、LDH)的活力.结果表明:家牦牛与野牦牛的血清蛋白电泳行为基本相似,但清蛋白、β-、γ-球蛋白的相对含量有显著的差异,各血清酶的较大活性差异提...
野牦牛LDH同工酶特性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164-165,共2页李孔亮 陆仲璘 许玉德 
文中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离中国家牦牛和野牦牛的血清LDH同工酶,测定其LDH总活力及各同工酶的相对百分含量,研究其作用pH区限、热稳定性和对尿素变性剂的抗力.实验结果发现:2牛LDH同工酶对变性因子都有较强的抗...
豢养条件下野牦牛α-Am同工酶的特性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5期786-790,共5页许玉德 叶江宁 陆仲 李孔亮 
"八五"农业部畜牧重点科研资助项目。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豢养条件下野牦牛的血清α-淀粉酶(α-Am)进行分离和理化性质检测,并与家牦牛比较.结果表明,分别可分离出野、家牦牛α-Am同工酶的7条和8条电泳区带,二者相比,野牦牛α-Am同工酶的p...
关键词:野牦牛 α-Am同工酶 特性 
中国野牦牛的分布、类型及利用被引量:8
《动物学杂志》1993年第4期41-45,共5页陆仲璘 李孔亮 卢鸿计 
本文作者根据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对野牦牛的分布范围,数量及类型作了阐述。野牦牛仅分布于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的高山寒漠,数量约2—4万头。野牦牛和家牦牛属于同种动物,论述了野牦牛的两个生态类型,祁连山型和昆仑山型。经八年试...
关键词:牦牛 野牦牛 分布 类型 
野牦牛精子酶活性与受胎率关系初探被引量:2
《中国牦牛》1992年第1期30-34,共5页杨国玲 孟延发 李孔亮 陆仲璘 芦志刚 
本文介绍了野牦牛和家牦牛精子透明质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对比,并对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电泳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牦牛精子透明质酸酶活性比家牦牛高约18~28%,乳酸脱氢酶活性高约15~48%,这一结果与野牦牛精子受胎率呈正相关系。
关键词:牦牛 受胎率 精子  活性  
从LDH同工酶的分析探讨野牦牛的育种价值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第4期423-427,共5页许玉德 李孔亮 
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野牦牛血清LDH同工酶并对之作理化分析,发现它具有H型亚基占相对优势的酶谱分布特征,各同工酶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力、作用pH区限、热稳定性及对尿素变性剂的抗力显著不同,测定4种牛血清LDH的活力结果表明,野牦...
关键词:LDH 同功酶 牦牛 育种 野牦牛 
野牦牛和家牦牛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中国牦牛》1991年第2期46-47,T001,共3页郭刚 贾永红 阎萍 陆仲璘 李孔亮 
本研究采用外周淋巴细胞短期培养与气干法褂备染色体标本,对野牦牛、家牦牛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比较,其结果表明,野牦牛和家牦牛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均为2n=60雄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
关键词:野牦牛 家牦牛 染色体 组型 牦牛 
公野牦牛高繁殖力因析被引量:1
《甘肃畜牧兽医》1991年第5期5-7,共3页陆仲璘 李孔亮 芦鸿计 郭刚 王敏强 
本项研究首次对野牦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000;解冻后精子畸...
关键词:野牛 牦牛 繁殖力 
提高牦牛生产力的研究被引量:4
《中国牦牛》1989年第3期13-21,共9页雷焕章 赵义斌 张洪武 童子保 孙建玺 孔今禄 邵炳泉 李孔亮 芦鸿计 张容昶 段李成 
本研究项目经十多年系列化研究,在探索一套的解决几千年以来牦牛晚熟、低产、效益低简易可行综合技术措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和可喜的进展。使研究基点的生产母牛达50%、出栏率提高21.36%;杂种牛平均奶量比牦牛多2~4倍,18月龄净肉...
关键词:牦牛 生产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