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强

作品数:24被引量:6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牦牛大通牦牛产肉性能野牦牛肌肉纤维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畜牧兽医杂志》《Current Zoology》《草与畜杂志》《中国畜牧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
《中国科技成果》2006年第14期27-29,共3页阎萍 陆仲 王敏强 何晓林 杨博辉 
“大通牦牛”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在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条件下,以野牦牛为父本,当地家牦牛为母本,应用低代牛横交和控制近交方式、有计划地采用建立横交固定育种核心群、闭锁繁育、选育提高等主要阶段...
关键词:野牦牛 新品种 培育技术 自然生态条件 横交固定 中国农科院 育种核心群 青藏高原 闭锁繁育 产肉性能 
牦牛肉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141-143,共3页王敏强 陆仲璘 阎萍 柏家林 杨博辉 韩凯 李吉林 赵龙泉 
在秋末枯草期来临,有选择淘汰部分牦犊牛,可提高次年母畜的繁育率和犊牛个体的胴体重.并对影响牦犊牛肉生产的胎次、挤奶强度、牦母牛产犊月份与连产率和犊牛胴体相关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证实犊牛生产作为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犊牦牛 连产率 胴体重 
大通牦牛培育中种公牦牛的选择及群体世代改良进展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38-39,共2页王敏强 陆仲璘 柏家林 阎萍 李吉叶 杨博辉 田永强 
结合牦牛生产实践,运用现代家畜育种理论和方法,提出在培育牦牛新品种过程中,应重视种公牛的选择,提高选择技艺,在群体中不断创造变异,迅速扩大优良基因和基因型配套体系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同时总结了近十余年来牦牛育种核心群的群体世...
关键词:牦牛 新品种培育 种公牛选择 世代改良进展 
大通牦牛的培育被引量:1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40-42,封3,共4页柏家林 陆仲璘 王敏强 阎萍 杨博辉 
对大通牦牛新品种的育种史、育种方向和任务,育种现状包括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产肉性能、肉质品质、毛绒产量、产乳量和乳品质、繁殖特性、遗传特性以及育种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通牦牛 产肉性能 产乳性能 产毛性能 繁殖性能 遗传特性 培育 
大通牦牛的培育——6月龄、18月龄产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46-48,共3页柏家林 王敏强 陆仲璘 阎萍 杨博辉 
通过屠宰试验和胴体分割可检验一世代大通牦牛的产肉性能.6月龄组和18月龄组牦牛分别为14头和12头.结果表明一世代大通牦牛6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为88.98 kg±10.41 kg,150.5 kg±56.1 kg,比同龄家牦牛的71.83 kg±10.23 kg和117.7 kg±...
关键词:一世代大通牦牛 比较屠宰试验 产肉性能 
大通牦牛产毛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54-56,共3页杨博辉 陆仲璘 王敏强 柏家林 阎萍 
对三世代大通牦牛的产毛量、毛纤维的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是:产毛量(kg)1.66±2.36(其中绒毛量0.85±0.12).绒毛、两型毛、粗毛:重量百分比(%)分别为51.30±17.52、11.91±2.09、36.79±15.31;细度(μm)分别为22.50±3.40、41.30±5...
关键词:三世代 大通牦牛 毛纤维品质指标 
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中国草食动物》2005年第z2期78-79,共2页杨博辉 王敏强 陆仲璘 柏家林 阎萍 
利用正在培育的大通牦牛新品群进行牦(犊)牛肉生产的幼、青年牦牛的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550.13±35.33/mm2已达到峰值,1.5岁为312.29±18.69 n/mm2,到2.5岁时285.72±17.66 ...
关键词:大通牦牛 肌肉纤维 组织学特性 
公骡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被引量:2
《动物学报》2002年第1期69-74,共6页赵振民 支德娟 王敏强 杨博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动物种间杂种不育多样性及其遗传机理研究"的部分内容 (项目编号 :90 2 7-10 )~~
关于骡不育以及个别母骡偶然生育的现象 ,历来存有争议 ,认为因亲本染色体歧异导致杂种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理论 ,否认骡生育的事实 ;而为母骡生育提出解释的理论则认为一定是母骡产生了只含单一亲本染色体组的卵子 ,回交后代已回归为马...
关键词:种间杂种  减数分裂 精母细胞 杂种不育 
大通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7
《中国草食动物》2001年第5期34-35,共2页杨博辉 姚军 王敏强 陆仲磷 柏家林 阎萍 梁春年 
对大通牦牛新品群的幼、青年牦牛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 (背最长肌 )的研究表明 :6月龄大通牦牛的肌肉纤维密度 (n/mm2 )达到峰值为 5 5 0 13± 35 33,1 5岁为 312 2 9± 18 69,到 2 5岁时为2 85 72± 17 66,仅为峰值的 5 0 %左右 ;...
关键词:牦牛 肌肉纤维 组织学特性 大通牦牛 
肉乳兼用牦牛新品种的培育——幼龄生长牦牛冷季失重规律与补饲效果分析被引量:3
《中国草食动物》2000年第4期9-11,共3页王敏强 陆仲磷 杨尕旦 李吉叶 田永强 
:对约半岁的牦犊牛于 1月 2 6日提前断奶 ,进行为期 4个月的简单补饲。前 2月由于适应新环境 ,补饲组牛比未补饲组牛每月多失重 2 4 3kg ,但后 2月补饲组牛比未补饲组牛每月多增重7 0 1kg ,补饲效果十分明显。在停止补饲后的 2月内 ,...
关键词:生长规律 补饲效应 牦牛 冷季失重规律 育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