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山丘陵区效益农业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宗岸[1] 费频频[1] 姜继萍[1] 杨京平[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  处:《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年第6期30-32,43,共4页Hang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流域苕溪农业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2008ZX07101-006-02)资助

摘  要:对暴雨后低山丘陵区集中于效益农业利用的茶园、水田、鸭塘、鱼塘的氮、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汇入溪流的养分均以氮素为主,汇流水总氮含量高低顺序为:鸭塘>茶园>鱼塘>水田;总磷含量高低顺序为:水田>鸭塘>茶园>鱼塘。茶园氮素流失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含量的67.8%;水田、鸭塘、鱼塘氮素流失形态以铵态氮为主,分别占总氮含量的55.7%、63.4%、39.7%。四种土地利用方式磷素流失形态以颗粒态为主,分别占总磷含量的63.3%、80.3%、79.8%、84.5%。

关 键 词:低山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氮、磷流失 

分 类 号:S153[农业科学—土壤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