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学耀[1]
机构地区:[1]湖北中医学院
出 处:《中医药学报》1989年第3期3-4,共2页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摘 要: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中医界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证”是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本质的研究亦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核心,可望成为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但是,由于“证”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证”本质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广泛的协作,困难大,问题较多。笔者就目前所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拟从方法学角度加以探讨,以正诸于同道。一、“证”的临床模型不纯,指标难于真实、客观地反映“证”的本质。中医“证”是疾病病因、病位及病性的高度概括,且临床多以病人主观感觉反映出来。
分 类 号:R228[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