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论白先勇《游园惊梦》艺术价值构成机制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俐俐[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项目(03JB750.11-44020)

摘  要: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关 键 词:《游园惊梦》 叙事视角 意识流 互文性 阐释空间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