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郎桥:1914-1949年沪东一个棉纺织工人生活区的形成(上)  被引量:1

Gao-lang-qiao: Formation of a Residential Area of Cotton Textile Workers in East Shanghai during 1914- 1949(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苏文[1]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处:《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5-11,共7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摘  要:高郎桥近代民居小区是以沪东棉纺织厂区的北片纱厂区为轴心,以5000余棉纺织女工低收入职业群体为主体,以棚户简屋为主的棉纺织工人聚居区。自20世纪初,纱厂区、棉纺女工群体、棚户简屋区这三者在高郎桥共生并存,延续35年之久,形成紧密结合的综合体。这一近代民居小区的主要特征是以外来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纱厂工人、半就业贫民为主体的就业结构致使居民家庭收入相对偏低,构成近代沪东工业区低消费区的一个缩影。

关 键 词:近代 沪东 高郎桥 棉纺织工人聚居区 

分 类 号:F299.233[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TS118.611[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