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向东[1] 丁国安[1] 于海青[2] 刘煜[1] 徐祥德[2]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5年第A01期45-52,共8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TG1999045700);国家基础理论研究计划项目(The National Basic the oretical Resaerch Project(Grant No.G1999045700));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编号:2004DFA06100);灾害天气国家实验室(HWL)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2001年9月7~12日北京郊区十三陵(40°17′15″N,116°12′51″E)探测资料,对O3在地面及近地边界层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十三陵地区地面和近地边界层内O3浓度平均日变化特征较为一致,O3浓度在早晨最低,上午逐渐增加并在下午2~5时之间升至最高,夜间逐渐下降.日出前或日落后受山谷下沉气流、近地面逆温层及沉降的综合影响,200~300m以下的O3浓度普遍是低值.十三陵地区O3高浓度的臭氧与北京城区污染输送有密切联系.当主导风向来自北京城区时,中午至下午则出现轻度、中度甚至重度O3污染现象;相反,当主导风向为其他来向时,O3浓度低.十三陵“清洁区”盆地地形特点使得来自北京城区污染物在该地累积,并在光化学反应有利的情况下,造成局地的高O3污染现象,此结果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引起重视.
分 类 号:X16[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