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 处:《晋阳学刊》2006年第1期9-15,共7页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摘 要:导语: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与冲突迫切需要哲学工作者面对现实、面对问题发挥哲学的范导和指向作用。因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哲学并不是纯粹的知识体系,它还在具有科学价值的知识基础上,提供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哲学作为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在分析和解决时代最重大的现实课题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而令人尴尬的是,我们的哲学远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这不能不说是哲学家的失职。哲学家如果失去了批判的精神、反思的意识和社会关怀的责任感,哲学就失去了方向和范导作用。哲学家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不仅仅体现在对社会问题上,而且也体现在对哲学和哲学家自身的反思和批判上。因此,作为当代哲学问题的访谈,我们自然应当关注当代中国哲学和哲学家自身存在的问题。长期从事《哲学研究》编辑工作的李登贵先生,对国内哲学发展的走向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的“国粹.复古.文化——评一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五四精神:重评还是重申”、“从思想世界到现实世界”、“孔夫子和孔方兄”、“国学研究.意识形态和百家争鸣”、“走出观念论的文化沼泽”、“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从方法论的高度反思现实”、“永远的乡愁”、“评一种文化比较观”、“讲坛哲学:皇帝的新衣”等哲学论文和评论通过犀利的笔触从多侧面深刻剖析了当代中国哲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