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乡》与《唐老鸭》中的“父与子”母题  被引量:1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蒲若茜[1]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1期50-57,共8页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系列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为:03/04H2-05

摘  要:本文从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父/子”关系的差异表述入手,在对华裔美国作家徐宗雄、赵建秀小说中的“父/子”母题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对华裔美国父系英雄传统的追寻,是对美国主流及许多华裔美国女作家笔下被“阉割”的华裔男性“刻板印象”的反拨;但由于美国强大的“内部殖民”话语的操控,徐宗雄理想中的“精神之父”以及赵建秀所塑造的好战的“关公”、嗜血的“李逵”等形象,无形中还是套用了西方“力量型”男性气质的范式,扭曲、背离了中国文化传统。由此,本文提出了以中国“书生”的精神特质重构华裔父亲形象的可能性。

关 键 词:华裔美国小说 徐宗雄 赵建秀 “父与子” 男性形象 

分 类 号:I712[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