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作龙[1]
机构地区:[1]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出 处:《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21-24,共4页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河图”不是“龙马负图”天赐的神秘之物,而是多代羲皇师法天地自然相继感悟的一种载体文化。人类还处在捕鱼猎狩时代,伏羲氏在洛阳地段的黄河中发现了太极石和太阳石,受其启发而发明了河图、太极图,进而远取近取,效法天地自然,从而发明了八卦和阴阳鱼太极八卦图。这些都被后世圣人,如黄帝、尧、舜等再获“河图”奇石复证,使其日臻完善,到了文王、周公时期才进一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易经”文字。元人王申子《大易缉说》所述“伏羲之易本于河图,河图中宫天五地十,太极也”,说明太极图与河图是同时代问世的。《易》的思想,对老子《道德经》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这些又都成了孔子作《易传》的基础。由于产生了对《易》的文字说明,“易图”的传承被忽略,加之图的文化传承屡遭厄运,易图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频遭改造。有宋一代,由陈抟发其端,邵雍集大成,又恢复了河图洛书及太极八卦图的本来面貌。相关史料证明,张行成的学术传承出于邵雍,朱长文的易学思想也受到邵雍很大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