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理论对名形“转品”现象的解释能力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茁[1]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15-118,共4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某些语言成分比其他成分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在“标记理论”中被称为是无标记的;而其他成分被称为是有标记的。名词临时作为形容词使用就是有标记的语言现象。本文在英汉对比基础上分析了汉语中临时用做形容词使用的五类名词表达式:抽象名词、指物名词、指人名词、专有名词以及成语和四字及四字以上词组,并认定它们的标记等级。文章最后分析了这类创造性活用现象的经济性以及陌生化效应。

关 键 词:标记理论 有标记 转品 修辞效应 

分 类 号:H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