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梅花[1] 邓志辉[1] 杨竹转[1] 马晓静[1]
出 处:《科学通报》2006年第1期118-120,共3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2131);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批准号:2004BA601B01-02-02);“863”项目(批准号:2003AA134060)资助.
摘 要: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海岸发生的9级大地震前后地球表面潜热通量的时空演化过程,发现如下几个现象:(1)在印尼9级大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出现了显著的潜热通量异常;(2)地震前最大的潜热通量异常出现于缅甸小板块中段俯冲带上,这里正是地震破裂带的中部,也是余震集中的区域;(3)异常发展具有由弱到强、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异常开始出现在缅甸小板块张性东边界及其东侧海盆,然后向压性西边界(即海沟俯冲带)和印度洋发展,地震后潜热通量异常消失.震源系统是一个耗散系统,地震前应力增强使系统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加激,提高了海面和大气之间水热交换的速率,这可能是导致潜热通量异常的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