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正新[1]
机构地区:[1]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出 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3期17-17,共1页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摘 要:一、提出问题 背景:实验中敞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敞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这一“怪”现象令实验者始料不及,实难接受这一事实,因为它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想,但实验结果就是如此。同学们对NH3在空气中不能产生白雾的原因进行了多种分析和猜测。最后有关雾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观点统一,总结为:雾的形成条件有三:①有小液滴,②有空气,③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必须十分密集,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因此,可以说雾是因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但不能说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一定能形成雾。尽管浓氨水挥发出的NH3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氨水小液滴,但氨水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的密集程度没有达到形成雾的最低标准,即肉眼不可见,所以无雾。
关 键 词:试剂瓶 氨水 提出问题 最低标准 空气 分散 浓盐酸 实验 水蒸气 原因
分 类 号:G482[文化科学—教育学] TQ113.6[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