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志红[1]
机构地区:[1]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出 处:《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18-23,共6页Hebei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2003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义价值取向历史与逻辑的研究> (2003JW002)
摘 要:本文通过剖析人学思潮中的“人本化情结”,揭示了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现代性特征。回归“以人为本”是时代的进步,表达着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和人们对现代和谐社会理性交往共识的探求。在对交往共识价值原则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马克思实践人学的“有限积极的不伤害”价值原则,这是对中国和谐社会建立理性交往共识的有益探讨,也是寻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性、民族性转换的尝试。This paper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ity in the development views of science in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uman complex". Returning to "man as root" is the progress of times. On the basis of the value principles of common sense of intercourse,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limited positive unhurting" that is a useful exploration in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and reasonable intercourse and also an attempt in conversion of times and nationality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global economy.
关 键 词:“人本化情结” 马克思实践人学 交往共识 “有限积极的不伤害”价值原则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