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之思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邓君韬[1] 张照涓[1] 

机构地区:[1]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74

出  处:《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76-84,共9页

摘  要:未成年人一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法官的判决是有利其改过自新的,则此种基于刑罚个别化的判决对该未成年人而言无疑是再社会化和预防犯罪的良方。将人格调查蕴涵其中的社会调查制度应当是形成前述判决的基础。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尚不完备的当下,应以该制度的正当性为基点展开研究,以期运用于少年刑事司法实践。

关 键 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社会调查制度 少年司法制度 刑罚个别化 预防犯罪 再社会化 司法实践 可塑性 判决 法官 

分 类 号:D669.5[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