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加里.克劳福德 (G.W.Crawford)沈辰[2] 陈洪波[3]
机构地区:[1]多伦多大学人类学系 [2]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近东及亚洲部 [3]复旦大学文博系
出 处:《南方文物》2006年第2期92-97,共6页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摘 要:农业起源是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而中国的稻作起源研究由于其丰富的材料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东亚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一文是加拿大著名植物考古学家加里·克劳福德和沈辰博士综合中国、日本和韩国近年来稻作考古方面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所作的述评,在高度评价东亚稻作起源研究成就并赞同某些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作者赞同中国水稻的本土起源说,认为可能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种热带型粳稻。中国考古发现中未见籼稻,籼稻系起源于南亚地区。但是,对于当前所发现一些最早的水稻遗存(如玉蟾岩、彭头山、贾湖,甚至河姆渡)是否为驯化种,作者却持基本否定态度,认为仍然属于野生种,甚至没有足够的考古证据证明是人为采集利用的结果,直到较晚期的龙虬庄,水稻遗存才有了明显的人工干预迹象。农业起源是一个数千年的漫长过程,而非一种突发的事件,这也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另外,作者还对中国学者对野生稻的生物分类方法提出了意见,认为目前的分类方法不够细致,还应该作进一步的划分。作者比较重视稻作起源中的技术手段,对日本学者的DNA方法表示赞赏,认为它解决了如粳、籼不同起源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最后,作者还提到要重视起源问题的文化和生态背景,强调了多学科系统协作的重大意义。
关 键 词:稻作起源 东亚 八十年代 河姆渡 驯化 水稻 PEI 东南亚 出土 遗址
分 类 号:K88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