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康孟利 薛旭初 骆耀平[2] 陈惠云 石元值[3] 马立峰[3] 韩文炎[3]
机构地区:[1]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40 [2]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杭州310029 [3]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
出 处:《浙江农业科学》2006年第3期280-282,共3页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304473)
摘 要:茶树体内铅主要以草酸铅和磷酸氢铅、磷酸铅等难溶于水的磷酸盐的形态存在,其次为果胶酸铅、与蛋白质呈结合态或吸附态的铅,依次为水溶性有机酸铅和磷酸铅、硝酸铅和氯化铅为主的无机物及氨基酸铅。其中,在茶树的根、茎、叶中2种主要形态的铅含量分别为全铅量的97.34%、98.35%和99.65%。根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核中,茎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叶片细胞中的铅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壁中。在未加入铅处理时,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及对应的铅含量大小顺序为硫化物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吸附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水溶性铅,加入外源铅后,变化顺序为硫化物残渣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吸附态>水溶性铅,硫化物残渣态和交换态的铅含量相对较高。
分 类 号:S571.1[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