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丽萍[1] 余志贤[2] 蓝升红[3] 陈宗静[3] 温秀姝[1] 郑飞云[4] 黄颖鹏[3]
机构地区:[1]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325000 [2]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科,325000 [3]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325000 [4]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325000
出 处:《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26期1862-1864,共3页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066)
摘 要: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是近年来新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致病性支原体。1986年Tsais和1987年Zhang等报道穿通支原体感染小鼠胚胎细胞C3H6周引起C3H细胞形态学改变,不伴有恶变特征,但至11周即出现恶性改变,18周之后转化不可逆转,并在裸鼠体内形成瘤,提示穿通支原体存在致癌潜能。近年来进一步证实支原体感染与肿瘤发生相关,但报道从肿瘤组织和血液中分离到穿通支原体尚少。为试图从肿瘤患者的血液和肿瘤组织中分离检出穿通支原体,我们随机选取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在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治的经病理切片确诊的107例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进行穿通支原体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分析,并取经序列证实穿通支原体检出阳性的血液和肿瘤组织标本在电镜下观察穿通支原体颗粒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报道如下。
关 键 词:穿通支原体 肿瘤组织 分离培养 肿瘤患者 血液 电镜观察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聚合酶链反应(PCR) 细胞形态学改变 支原体感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