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解困方式探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长国[1] 胡玉智[1]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初等教育学院

出  处:《青年探索》2006年第4期33-34,共2页Youth Exploration

基  金:福特基金重点支助项目(编号川教科SA05-112)

摘  要:目的:了解初等教育学院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状与自我解困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自我解困方式问卷对该群体的94名贫困生(按西部家庭平均月收入300元以下,月消费200元以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群体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尤以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两因子分均值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生;(2)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状况与自我解困方式有密切关系,心理健康者积极的自我解困均值高于心理有问题者,消极应对方式则相反。讨论:寻求工具性与情感性的社会支持与支助是积极的解困方式,而贫困生较少使用这种解困方式,师范院校在大力建立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的同时,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情感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 键 词:贫困生 心理贫困 自我解困方式 

分 类 号:G444[哲学宗教—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