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多样性”全面否定历史连续性是另一种教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戏剧艺术》2006年第4期111-112,共2页Theatre Arts

摘  要:巫鸿在《“开”与“合”的驰骋》(《读书》2006.5)一文中说,一部中国美术史应该怎么写,对这个问题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最极端的看法就是不要再去写那种上下数千年、东西几万里的中国美术史了,因为这类宏观叙事不过是现代启蒙主义和进化论影响下的“民族国家”的神话,如果有人在“后现代”的今日继续追求这种历史叙事(即使是以新的方式)就不免会有民族沙文主义之嫌。持这种看法的学者因此以解构古代中国美术史为己任,在抛弃了宏观历史框架后着眼于对地方文化多样性的研究。文章认为,在中国史学界(包括美术史界)受到多年从上至下的意识形态的控制之后,鼓励实证精神,重新发掘和解释历史证据,进行从下至上的逐级历史重构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这种研究并不必与宏观层次上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相矛盾。以“文化多样性”全面否定历史连续性不过是提供了另一种教条。以研究和阐释方法而论,传统的辨伪、断代、考据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从西方引进的形式分析、视觉分析、图像志研究、社会学研究、性别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等又不断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

关 键 词:历史连续性 文化多样性 中国美术史 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现代” “民族国家” 民族沙文主义 宏观叙事 

分 类 号:J12[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