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重构与教育体系的变革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焦瑞新[1,2] 杨俊生[2] 

机构地区:[1]天津大学 [2]唐山学院

出  处:《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09Z期290-290,共1页

摘  要:一.信用的基本功能与信用作为一种制度机制的历史规定性 信用,广义而言,也就是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西方各国的文字中,信用一词均源于拉丁文Credo。原意是相信、信任、声誉等”。我国(说文)释“信”:“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作为一种古今中外公认的道德伦理,信用的基本功能是在各社会主体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机制,建立起比较稳定的长期预期,以方便人们的社会交往,减少人们社会交往的成本。因此,信用与时间、秩序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信用是时间的增函数:时间越长,信用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就越大;时间则是检测信用度最有效的标尺,所谓“日久见人心”。另一方面,秩序又是信用的增函数:信用度越高,秩序也越好。大至一个国家、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小至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家庭,都需要信用的规范来维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秩序。信用是秩序的基础与前提。信用存在的前提,首先是人们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孤岛上的鲁滨逊无所谓信用问题。人们的联系、交往越广泛、越深入,信用问题也就越重要、越突出。

关 键 词:信用度 教育体系 社会交往 变革 相互信任 制度机制 社会主体 信用问题 

分 类 号:F713.36[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