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之累──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多维自我解构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凤海[1] 

机构地区:[1]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北京100091

出  处:《理论探讨》2006年第5期43-47,共5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摘  要:马克思对“类本质”及其“异化”观念的解构,是通过多个维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实现的。在哲学上,随着“类本质”让位给历史进程中“现实的个人”,“异化”也让位给以物质生产为底蕴的社会实践,由此改变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方式的根本看法。在经济学上,分工的细化和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异化,而恰恰是人的本质借以无限展开的推动力量。在政治学上,民主作为人的解放的必要环节,不应理解为人的本质异化的政治终结,因此它也不应执著于“公意”,因为公意的合法性在于它与“众意”的不可分割性,并以众意为基础。

关 键 词:类本质 异化 社会分工 政治民主 公意 众意 

分 类 号:A811.63[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