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海怒[1]
出 处:《东南学术》2006年第5期110-115,共6页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摘 要:“本觉”逻辑是中国宗教哲学的主导范式(心性学)的本质架构和理念预设,是儒佛道哲学的“公共模型”,儒佛道哲学的发展史因此呈现为“本觉逻辑”共时态建构史。孟子“良知本心说”及《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论”是“本觉”逻辑的典范理论。在现代性视域中,“本觉”逻辑被持续重建,并在观念生态学意义上由古典样态向现代样态转变:它一方面被改造为激进的现代性“革命”话语,另一方面则酿就了“西方中心主义”知识体系下的“反转式”现代中国宗教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