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桂真[1] 林金香[1] 黄仁魏[1] 李芳[1] 梁宁宁[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广州510630
出 处:《广东医学》2006年第10期1492-1493,共2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观察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刺激动员外周血细胞成分组成及其意义。方法对自体外周血追血干细胞(PBSC)移植患者及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供者,应用G—CSF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器循环分离采集富集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成分,进行涂片(薄片),瑞氏染色,显微镜下(10×100倍数)进行分类,计数100个WBC,取各类细胞的平均值。结果采集的细胞悬液MNC平均数为90.53%。分类检查:①淋巴细胞占最大比例,平均数为64.4%,主要为小淋巴细胞,细胞胞体小,核染色质凝聚或、墨块状,未见核仁,胞浆极少或不清,无颗粒或数颗嗜天青颗粒。②单核细胞平均数为17.47%;比例居第2位,细胞胞体约为小淋巴细胞2—3倍,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肿胀状;核质疏松、肿胀,不规则形、扭曲、折叠,易见花瓣样核,未见核仁,胞浆中等量,浅蓝色,可见少许非特异性颗粒;③分类中出现原始细胞,细胞比例低,0-20.5%之间,平均数为7.95%,细胞圆形,胞体与正常原始淋巴细胞、正常原始粒细胞相似,核圆形,核质细粒状均匀分布,核仁2~3个,胞浆少,核浆界线清楚,少数细胞可见数颗嗜天青颗粒。此外还可见到少数的各阶段粒细胞以及有核红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细胞占3.08%。结论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MNC中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原始细胞,CD34^+细胞比例较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