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隐喻的分析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新民[1] 

机构地区:[1]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91-95,共5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在叙事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使用隐喻性的叙事语言。以《最蓝的眼睛》书名,以及小说中的“秋冬春夏”、“楼房”、“万寿菊”、“白人的眼神”等具有代表性的隐喻为焦点,可以透析莫里森是如何解构白人的价值观,重构黑人的文化价值观的,从而看出隐喻在小说情节构思、主题表达、人物刻画以及文体特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隐喻 《最蓝的眼睛》 黑人文学 白人文化 

分 类 号:I106.4[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