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飞玲[1] 黄志宏[2] 邓燕贤[3] 于俊雄[4] 邱维佳[5] 周智鹏[3] 何作凯[5] 韦瑛[1] 甘瑞静[1] 韦日明[6] 容明智[1] 陈晨[7]
机构地区:[1]桂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西桂林541004 [2]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 [3]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室 [4]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5]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CT室 [6]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 [7]广西医科大学03级临床医学系,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第10期1930-1930,1938,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基 金:桂林医学院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YZ200302)
摘 要:目的:采用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建立猴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为脑缺血的相关研究提供创伤小、应用前景大的基础研究平台。方法:以12只食蟹猴为实验对象,采用血管介入法从股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CA)M1分枝,导入自体血栓堵塞MCA。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下可见M1段以后的血管显影不良;1 h后,CT灌注成像均显示大脑局部血流量和血容量下降,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延长;48 h后常规CT平扫可见典型的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栓塞后24 h内,取两只动物尸体解剖,大脑切片TTC染色,显示患侧MCA区脑梗病灶;其余动物清醒后,缺血对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神经功能评分均<60分。结论:用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建立的猴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插管和栓塞过程清晰、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结果与临床更相似,在脑缺血的相关研究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7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