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兼类词处理——并以神经语言学研究为证据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丹丹[1] 封世文[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230-237,共8页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YY004);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03SJD740008);南京师范大学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项目(0609018)

摘  要:兼类词在《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究其根源在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本文将语言共性论下的汉语研究和神经语言学研究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得到的实验结果结合起来,认为汉语存在与英语等语言性质相同的屈折变化机制,但语音层面未因此而发生变化,这一结论动摇了传统的兼类处理原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关 键 词:兼类词 意义 形态 FMRI 

分 类 号:H031[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