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 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73-77,共5页Economic Perspectives
基 金:本成果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公关项目《现代金融理论的新进展》(04JZD001)课题资助.
摘 要:现代金融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纯货币理论的状态,确定了资产定价在金融学中的核心地位。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到20世纪70年代,以EMH、CAPM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具备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并确立了其在金融学领域的主流地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它在本质上研究了在未来收益概率分布已知情况下证券现今时刻的合理价值,但对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却未进行探讨。对于证券均衡价格如何达成、证券市场如何协调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意愿以便交易发生等问题,也没有做出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产品和金融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受到关注,金融理论开始走出资产定价技术这一狭窄范畴,越来越多地开始从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本身来解释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80年代中期之后,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兴起,它们试图从微观层次来分析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