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尹健强[1] 陈清潮[1] 张谷贤[1] 黄良民[1] 李开枝[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应用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出 处:《科学通报》2006年第B11期129-138,共10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十五”国家科技专项(编号:2003DEA6N04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1CB409707);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项目(908-01-ST08)资助.
摘 要:根据1997年11月、1999年4月和7月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南沙群岛海区上层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变化以及群落结构.已鉴定出浮游动物244种和浮游幼虫8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类最多,其次是端足类、介形类、水母类.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浮游动物的总种数分别为201种和198种,季节变化不大.浮游动物的种数呈外海高近岸低的分布趋势.1997年11月和1999年4月航次平均每站种数为62和61种,大于1999年7月航次的56种,主要与季风漂流引起的外海水或沿岸水推移的影响有关.调查海区的浮游动物属于比较典型的热带大洋性生物群落,大多数种类属于暖水外海生态类群,其次是暖水近岸生态类群和广盐暖水生态类群。每个航次的优势种由5-7个种类所组成,优势种的季节更替规律不明显.主要优势种有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纳米海萤(Cypridina nami)、达氏筛哲水蚤(Cosmocalanus darwinii)、瘦乳点水蚤(Pleuromamma gracilis)、海胆长腕幼虫(Echinopluteus larva)等.3个航次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和总密度差异不大,分别为31,32和28 mg·m-3及31,39和35 ind·m-3.桡足类的数量居首位,其次为毛颚类.南沙群岛海区浮游动物高生物量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这与该区域存在的海洋锋和上升流密切相关.南沙群岛海区相当稳定的温度动力环境条件是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季节变化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