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科,合肥230001
出 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第12期754-75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基 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kj240zc);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技术进步专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04Z003)
摘 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疾病发生与自身反应性T、B细胞出现,自身抗体形成有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发病。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TNFSF)成员众多,空间结构相似,有不同程度同源性。配体为Ⅱ型跨膜糖蛋白,能以膜结合或可溶性形式发挥作用;受体为Ⅰ型或Ⅲ型膜蛋白。受体与配体结合,启动下游信号转导,诱导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在组织自稳、炎症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TNF、CD40/CD40L、Fas/FasL与SLE的关系很早就受到关注,本文把近年来与SLE相关的TNFSF中的几个细胞因子作一综述。
关 键 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FAS/FASL 自身免疫病 CD40L 细胞因子 配体结合 跨膜糖蛋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6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