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的土拱效应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涛[1] 齐美苗[2] 彭良泉[2]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出  处:《人民长江》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Yangtze River

摘  要:通过对抗滑桩覆桩周土的力学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差分模型,并运用连续介质的快速拉格朗日差分程序FLAC模拟了土拱产生的过程和机理,分析了影响土拱效应的因素。计算结果表明:①桩距设为桩宽的2,5—3.5倍是比较合适的;②桩后中轴线上节点Y方向位移变化曲线能够直观反映土拱的产生过程;⑧桩间距越大,土拱效应越不明显,随桩间距的增大,桩的荷载分担比逐渐减小,而土体的荷载分担比逐渐增大;④土体内摩擦角越大,桩的荷载分担比就越大,土拱效应也就越明显;⑤土体粘聚力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论对抗滑桩桩距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桩-土作用 抗滑桩 土拱效应 有限差分法 FLAC 

分 类 号:TU473.12[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