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芳[1]
出 处:《中小学电教(综合)》2007年第1期61-63,共3页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摘 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一书中明确指出:“为了和教学保持一致,对评价的规划应当与教学的计划同步进行”。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实施,学业评价的目标、体系、策略和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考试大多只是将书面考试机器化,大部分题目关注考察知识点和操作系统或软件的操作方法,很少有题目考察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类型一般也以客观题为主,即使设计一至两道主观题,一道题目分界也很清晰,没有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忽略了应试者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相比之下,美、英等国和我国的香港地区走在了前列,在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中更多地采用了贴近生活、语言形象亲切、问题指向明确的风格,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察,主要从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沟通能力、评价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本文借鉴国内外已取得的总结性评价的初步成果,着重对微型主观题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一些尝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