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亚丹[1]
出 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90-93,共4页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汉语诗歌的音乐形式及其变迁>(04czw006)中期成果;国家"98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成果之一。
摘 要:音乐的生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乐音、声音结构和主体对于世界的音乐化感知。其中乐音是其最终的直观呈现方式,由和谐的声音构成,乐音可以追溯为声音结构并最终来自于创作和聆听主体对于世界的音乐化感知。音乐结构是音乐声音的特定构成方式,旋律结构和节奏是其最主要的声音结构方式,其中节奏是声音有规律的重复,旋律体现为特定节奏中声音的横向联系。主体对世界的音乐化感知可以分别落实为主体对于世界和谐运动形式的感知和对于生命时间流逝的感知。西方音乐基本生成于对于世界和谐运动形式的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生成和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感知与关注密切相关,当人们专注于生命时间的流逝并将这种时间之延续和天地节律相统一,则世界便是一种音乐化的世界,在此音乐化的世界中方能实现“大音希声”、“无声之中独闻和”。The generating of music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une, sound structure and people’s feeling of the world by music. The feeling of music is reflected in people’s feeling of the harmonious movement of the world and people’s feeling of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life. Generally speaking, western music is generated from the feeling of the harmonious movement of the world while Chinese mus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eling of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life.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